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养老”,明确指出要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截至2018年底,金坛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14.16万人,占全区总人口25.81%,老龄化形势已相当严峻。对此,金坛区民政局从破解养老难题入手,围绕“9073”养老服务目标(即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作下通过居家照顾养老,7%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以统筹城乡老龄工作、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以政府搭台、社会力量和多元化资本“唱主角”为重点,推动“政社合作”,将社会力量打造成养老服务业发展新的“增长极”,让老年人无论是在养老院还是在家里都能享受到全面、优质、专业的服务。 政策扶持为先导,引领养老设施布局规划 按照《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全区基本形成了“投资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人性化、队伍专业化、手段信息化”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格局。同时推动民政、规划、国土、卫计等部门超前研究对策,为确保“颐养社区建设、护理型床位占比50%以上、社会力量运营床位占比70%以上”等核心指标的实现,制定落实明确的时间表和线路图,确保设施总量稳定有效供给。 颐养宜居,探索社区居家养老的立体化发展 为推动社区养老服务功能建设、保障社区老年人幸福晚年生活,金坛区民政局认真落实2018年区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要求,制定出台了社区“夕阳红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对中心面积、功能室配置、服务内容等都做了具体要求。按照新建一批、提升一批的总体思路,力争2022年实现村(居)夕阳红服务中心全覆盖。同时,该局还积极推进“互联网+智慧养老”模式,搭建区级居家养老服务平台。该平台涵盖养老机构监控、应急指挥、大数据分析等功能,可以显示全区所有拥有智能呼叫器的老人位置及周边环境,根据需求对老人进行应急救助,同时提高对养老机构的监管力度,还可以通过平台的数据分析了解日常服务情况、老人分布情况对比、终端报警统计等,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比如有居家老人需要家政、康复护理等服务,可以直接打电话到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平台客服根据需要与相关服务部门、家政公司联系,或直接指派平台公司下属工作人员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另外,区政府还全面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项目建设,导入社会资源在各镇、街道建设运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及助餐点)。一是依托社区力量。依托桑榆堂日间照料中心的支撑,为该区政府援助对象老人提供集生活照料、家政保洁、精神慰藉于一体的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依托金坛区西城金餐美食城、金坛区天成餐饮有限公司、桑榆堂日间照料中心等,为全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二是引入民间力量。由老年协会社会组织创办金坛区指前镇东浦村“2合1”居家养老服务站(即老年协会、居家养老2合1)。三是引入志愿服务。在全区开展“邻里守护”老年人志愿者互助活动,重点帮扶70周岁以上独居、80周岁以上空巢和生活有困难的老年人。目前爱心志愿者队伍已达4000余人,累计结对帮扶老人1000余名。 公建民营,推进乡镇敬老院转型升级 截至2018年底,全区有养老机构15家,其中公办民营福利院1家、乡镇敬老院8家、民办6家。全区第一家民办日间照料中心桑榆堂于2017年投入运营,建筑面积1700平米,设立30张喘息式床位、10张日托床位,入住率基本达到100%。该中心以开设嵌入式机构养老为载体,以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为核心,为社区及周边老人提供托管服务、24小时居家照护、紧急救助、康复训练、上门助浴、老年营养餐等一系列服务,满足老人“社区养老”和“在家养老”的需求。 为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在产权、公益性质和服务宗旨不变的前提下,金坛区在养老服务领域积极探索公建民营的合作模式,助推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2018年,通过公开招标,上海人寿堂国药有限公司成为区社会福利中心“公建民营”项目运营方,重点打造全区养老机构公建民营试点工程,通过引进专业养老服务团队,全面提升全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从而带动乡镇敬老院公建民营模式发展。按照总体思路,至2022年底,该区将全面完成乡镇敬老院的转型升级,把敬老院建设成为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同时,助推民办养老机构建设,着力打造“生态金坛,养老福地”品牌,探索医养融合发展模式。 |
请发表评论